第(1/3)页 几天之后,郭康又收到了新的消息。梅尔特姆回来给他报信,说上埃及那边,已经基本谈妥了。 早前,第一阶段的交战结束的时候,谢赫和他的一批铁杆追随者,被脱欢等人放回。之后,为了反攻,他又在旧部之外,尽可能收揽了不少人手。其中,有一些是忠于他本人的马穆鲁克和自由人士兵。不过更多的,还是那些对罗马的政策很不满意,因此逃亡上埃及的人。 这些人里,有些是比较保守的宗教人士,不能接受被异教徒统治。不过,可能是习惯了这边城头变幻大王旗的历史,大部分教士倒是没有这么积极地行动,而是像对于之前所有征服者一样,待在自己的教区里,保持一种不冷不热的态度进行观望。 大部分投靠他的人,还是出于很现实的目的:有些人是不满脱欢名为赎买、实为强征的收地行为;有些人是不满自己的贸易特权或者包税特权被取消;还有些则是在官府强行稳定市价和币价的行动中吃了大亏,因此怀恨在心。 这些人的数量,远远超过那些因为宗教问题站队的人。刚刚在城里推行法令的时候,就有人开始逃走。那时脱欢想要派人抓捕,郭康劝他说,后面会有一堆事情需要处理,尤其是面对瘟疫之类的情况,这些人不情不愿留下来,反而很可能会坏事。哪怕不故意搞破坏,有他们在,很多事情也不好推行,所以不如放他们走,甚至鼓励他们离开。毕竟,这种人出现在对方阵营里,可能才是最好的情况。 有些官员对此很不解,觉得至少得把金银什么的扣下来。但郭康说,这些东西,又不会消失。现在扣下来,是咱们勒索当地人钱财;等回头打完再拿,就算是合理缴获了。于是,在郭康的思路下,脱欢默许了这些行为。 结果,确实有很多人选择离开,也确实降低了城里的人口数量,减少了管理压力。不过,跑路的人还是有点太多,甚至超过了郭康的意料:光是开罗,就前前后后离开了小一万人。导致他自己中间都有点怀疑,这边都没正式开始做什么呢,就这么招人烦么? 这些人南下之后,不仅提供了人力,也一反常态地慷慨起来,给谢赫提供了很多财政上的支持。之前谢赫当苏丹的时候,没少和这帮地头蛇斗来斗去,从来没见过他们这么慷慨过,一时间又恢复了不少信心。在他们的赞助下,谢赫重新组织了政权,还从上埃及到努比亚一带,雇佣了大量贝都因牧民作为佣兵。一时间,声势迅速增长起来。 然而,和郭康预料的差不多,由于大量逃亡者的存在,谢赫的苏丹政权,反而效率极低。 为了报答这些人的赞助,谢赫开出了大批加码,给他们封官授爵,许诺之后还要给予更高的报酬。而这些人,甚至连这点时间都不想等。有些人刚在上埃及稳定下来,就开始试图圈占土地,垄断贸易,重操旧业。 这些行为,引起了当地势力的不满。但他们在财力和人际关系上,都比不过这些开罗老爷们,因此反而处处受到打压,很快就有了怨气。谢赫等人尝试进行调解,希望外来者们公忠体国,至少要收敛一下。但这些口头措施,效果非常有限。至于更有效的手段,谢赫目前也无能为力了。 由于地头蛇都不配合,苏丹政权甚至不能有效地和之前一样,组织当地“费拉”充当填线炮灰。征调补给的行动,进展也十分迟缓,只能在前线进行零星的前哨战,一时没法再拉大军出来行动。 而另一方面,由于之前的习惯,很多地方上的包税人和官商,都是让科普特人,以及犹太人、意大利人之类的异教徒和外族来担任的。因此,谢赫政权里,现在充斥着大批这种跑路南下的人。他们南渡之后,在苏丹政权里,甚至具有人数优势。 谢赫政权的一部分坚定支持者,是那些严格反对异教徒的教士。但目前这个情况,科普特人的地位,反而提高了。谢赫和他手下的埃米尔们,也对这些大金主言听计从,给足了面子。这样一来,教士们就很尴尬:大伙就是为了反对异教徒执政,才投奔你来的。结果你这边,还是一堆异教徒在执政。那费这么大力气跑过来,到底是为了什么啊? 不过这个时候,罗马方面也在抓紧时间进行各种民政工作,同样没有精力继续进攻。局势稳定之后,郭康宣布,因为急缺人员,因此准备打破之前上千年的习惯,开始招募有能力的本地人,充任基层管理工作。并且保证,如果有政绩,还可以继续进行提升。 这之后,大批当地人都对罗马政权转变了态度。乡间的“费拉”,还有城里的商人、工匠,乃至一些基层教士,都选择了加入行省政府,谋个职位。 朝廷派来的官吏,数量很有限。郭康为了预备对付瘟疫,又大幅扩充行政编制,不断培训人员,以求进行更细致的管理。军团能提供的人手,都很不够用。中下层的大部分岗位,几乎都被这些人填充了。 第(1/3)页